《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8 17:41:54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树醒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朗读课文,但一堂课下来,学生在朗读练习略显不够,而且不到位。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当中有设计如: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地朗读,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实施与落实,造成了教学重点不突出,难点没解决的尴尬局面。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愉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更加明白了知识目标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会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向前迈进。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2

今天学习《柳树醒了》,最近的天气还有点冷,孩子们还不能感觉到春天的美。理解这篇课文还有一点困难。孩子们好象不能完全进入课堂,纪律也不是太好。上课之前自己设计的好多环节都草草结束,效果也不是很好,心情非常糟糕。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春天和()说话了,说着说着,()。”

我以为孩子能说的也就是是花草之类的,我让想说的同学上讲台来说,有十几个孩子上来了。没想到,孩子的思维活跃极了,想象非常丰富,说的特别好,我自愧不如。比如:

1、春天和小蛇说话了,说着说着,小蛇出洞了。

2、春天和蝴蝶说话了,说着说着,蝴蝶跳起舞了。

3、春天和海豚说话了,说着说着,海豚跳出了海面。

4、春天和蜜蜂说话了,说着说着,蜜蜂更勤快了。

5、春天和青蛙说话了,说着说着,青蛙去捉害虫了。

6、春天和桃花说话了,说着说着,桃花笑红了脸。

7、春天和迎春花说话了,说着说着,迎春花黄了。

8、春天和麦苗说话了,说着说着,麦苗长高了。

9、春天和毛毛虫说话了,说着说着,毛毛虫不吃树叶了。(这个孩子的想法很好,希望能实现。)

10、春天和小朋友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朋友懂事了。

11、春天和小河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河的冰融化了。

12、春天和小鸟说话了,说着说着,小鸟唱歌了。

13、春天和燕子说话了,说着说着,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14、春天和小树苗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树苗绿了。

第一次上台说的孩子下去后,可能又想出来和别人不一样的,没上台的孩子又想说了,有更多的孩子举手要说。我的坏心情已经无影无踪了,早被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下课铃响了,,就没让他们继续。孩子们很遗憾,有的还在说:“老师,我想说。”我只好说:“把你想说的写下来,老师会认真看的,好吗?”

【反思】

这节课,终于知道孩子主动学习是什么样子了?真是小手直举,小嘴常动,小脑瓜转得特别快,而且孩子们很兴奋,有的甚至都站起来了,眼睛里的渴望让我感动。

以后在备课时,一定要多为孩子们想一想,让他们在课堂说他们最想说的话,做最想做的事。把课堂还给孩子,我们就等着享受这纯真的童言吧!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3

今年我带的这个一年级的学生,普遍天真烂漫、爱玩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总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加以约束,也不能强加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那样没有什么教学效果,也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怎样让学生的心放在课堂上呢 ,我动了一番脑筋,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让学生乐于学习,不认为学习是负担。只有在教学设计上入手,我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调动每个学生的感性经验。教师的任务则是设计富有情趣的、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中教学问题,组织他们参与活动、参与学习。

《柳树醒了》是一篇语言生动,浅显易懂,符合儿童阅读特点的诗歌,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但一年级学生很难从情感上引起共鸣,只有让他们从直观上感受柳树的美,才能引起共鸣。在教学这一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观察观察柳树,把观察到的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让爸爸妈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学校来。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对柳树的生长过程已经掌握一二,在上课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老师也就不用生硬的说教。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情境中了。随后在让学生感悟课文大意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是谁让柳树醒了?学生读文后能够很快地找到是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让柳树醒了。接着我跟学生说:如果你是春雷、春雨、春风或春燕,你打算怎样让柳树醒来?你喜欢扮演谁呢?请你先仔细读一读你要扮演的那一段,读完后再请你在老师发下来的纸上画一画。于是学生兴趣十足地读起课文来了。不一会儿学生便纷纷举手要上台表现自己了。表现时学生非常地逼真,比如扮演春雷的他就在柳枝上画了几棵嫩芽,问他原因时,他便说因为春雷唤醒了柳树,柳树刚刚醒来,所以才长出几个嫩芽。多精彩的表现呀!寻其主要原因便是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高后,生生动起来了,课堂效果相当不错。

通过教学的尝试,我感觉深深体会到教学时,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他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有实践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4

《柳树醒了》是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在孩子的面前的,题目就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课文是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春雷把柳树从沉睡中叫醒了,她睁开了睡眼,春雨给她洗澡,春风给她梳头,春燕跟她做游戏,孩子们也醒了,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教学这篇课文,是在春寒料峭的初春,没有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的春天美景;没有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动人场景;没有草地碧绿、莺歌燕舞的美好景色;所以教学垂柳迎风摇曳,春雨沙沙沙、春风暖人、柳絮飘飞显得有点单薄,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但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课前精心准备,自我感觉以下两个片段颇为成功,值得回味。

片段一:

1、小朋友请你自由读课文,仔细想想柳树的好朋友们是谁 ……此处隐藏5064个字……快点醒来,我让闪电叔叔给你拍照吧!”

有的说:“小柳树,不要在被窝里睡懒觉了!”

有的说:“小柳树,春雨马上要下来了,你快醒来,快快长大。”……

回答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因为农村孩子们一向不善于说话的,能形成这种氛围,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13

成功之举:

本课主要是让先学生进行了课下的预习,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掌握的比较好。在识字教学方面我采用的是加一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与以前认识的字形成联想,从而达到识记字的效果。另外,我让学生单独读字的基础上给学生进行了补充词语,让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败笔之处:

本课中做的不是很好的地方是对于汉字的书写,强调的不够。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出现了书写出格的`现象。我对于这节课的生字只是给学生进了一下汉字的结构和书写的顺序,对于应该占哪一格没有进行说明,我高估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讲解本篇课文的时候,多数学生对于春天的样子的印象不是很深刻,我在讲春天的景物的样子的时候,学生回答的不够好。这也说明了我在制做课件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

教学机智:

在讲春雨给柳树洗澡和春风给柳树梳头这个小节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明白,为什么春雨能给柳树洗澡和春风为什么会梳头,我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我再举下雨了,人们被淋湿了就像是洗了澡,同样春雨淋在柳树上也是在洗澡。对于春风为什么会梳头?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进行理解。同时再播放一下春天风吹柳树的样子给学生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

独到的见解: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如果没有见过文中所描述的景物的话,对于课文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我认为最好是在讲这课前让学生先去到外面观察一下,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印象在讲解的时候学生便于理解。也能感觉到本文描写的景物的美好。

再教设计:

我会让学生先到外面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同时进行扩展,除了,文中所说的春天的景物外还有哪些景物“醒了”它们又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来说话。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14

学《柳树醒了》一文,我声情并茂地范读第三小节──“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读完后,我说:“请同学们模仿老师来读读这一小节,好吗?”大家一听,顿时兴高采烈读起书来。突然,一个同学犹豫了一会儿举起了小手,小声地说“老师,我不想像您那样读,我想这样读!”

师:说说你想怎样读?

(这个同学故意把两个“梳着”读得一快一慢)

师:你为什么把两个“梳着”读得一快一慢呀?

生1:因为春风吹来的时候,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昨天我放风筝的时候,春风就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害得我的风筝老是掉下来。所以我觉得它在给柳树梳头的时候,一定是有时快有时慢,所以我要一个读得快一个读得慢一些。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不只观察的仔细,而且还有自身的想法,老师为你感到高兴。现在老师请你再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好吗?

(这一次他自信多了,读得更有感觉了。)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去读一读这一小节。你们觉得该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说出这样读的理由。

(同学们兴趣盎然地读起书来)

生2:我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春天的风是轻轻的。

生3:我也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妈妈给我梳头的时候,就是很轻很轻的,因为妈妈怕我疼。我想春姑娘肯定也怕小柳树疼,所以她一定也会轻轻地梳。

生4: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很舒服的样子,因为我妈妈给我梳头,我觉得很舒服。

……

师:就让我们带着自身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

【反思】

“尊重同学的个性,实现教学民主”这是我在课改实践中刻意追求的一种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同学;“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来了,和同学平等对话;课堂上同学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成为学习的主人;同学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个性化。“梳着梳着”是一个笼统静止的语言符号,但我在课堂上搭设的平台却激活了同学们的经验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

在上面的教学中,同学在我不时地引领下充沛调动自身的生活、知识经验参与阅读,对文本进行二度创作,使得静态的文本跳动着小朋友灵动的生命。在教师地倾听和赏识中,同学不只有了充沛展示自我才气的舞台,而且教师也从其中受到感染和启发。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15

笔者在教学《柳树醒了》第三小节──“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柳梢啊,绿了。”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一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让我们像她一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生1:老师,我想这样读!”

师:你想怎样读呢?

(生读,他故意把两个“梳着”读得一快一慢。)

师:你为什么把两个梳着读得一个快一个慢呀?”

生1:因为春风吹的时候,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我觉得它给柳树梳头的时候一定是有时候快,有时候慢,所以我要一个读得快一个读得慢。

生2:是的,昨天我放风筝的时候,春风就是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害得我的风筝老师掉下来。”孩子们一下子都闹开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看来你是个观察非常仔细的孩子,而且还很有自己的想法,老师为你感到高兴,老师奖励你再把这一小节来读一读。(这一次,他自信多了,读得更有感觉了。)

师:小朋友,请你再去读一读这一小节,你觉得应该怎么读就怎么读,当然要有自己的理由。

生3:我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春天的风是轻轻的。

生4:我也觉得“梳着梳着”应该读得轻轻的。

师:为什么?

生4:我觉得梳着梳着也应该读得轻轻的,因为妈妈给我梳头的时候,就是很轻很轻的,因为妈妈怕我疼,我想春风姑娘肯定也怕小柳树疼,所以她一定也会轻轻地梳。

生5:我觉得这句话应该读出很舒服的样子,因为我妈妈给我梳头,我觉得很舒服。”

师: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反思

“梳着梳着”是一个抽象静止的语言符号,但教师搭设平台激活了他们的经验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世界,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在上面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不断地引领下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参与阅读,对文本进行着二度创作,使得静态的文本跳动着孩子灵动的生命。学生的生活体验越独特,他建构语文意义的方式也就越独特。不同的学生对文章情感和意境的体味是不同的。但是“哈姆雷特再多也不会变成林黛玉”。虽然有时班上经常出现语言、语调、语速、语音表达方面的“针锋相对”,但学生始终是在这样的学习平台上用生活经验兑换着语言,触摸、拥抱、诠释着“梳着梳着”的丰富内涵。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